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深圳柔宇科技股票 深圳柔宇股票代码查询快速指南与实用技巧 深圳柔宇科技怎么样_百

关于柔宇科技股票代码的查询,长期存在矛盾信息。部分网络资料声称其代码为“600635”,但该代码实际对应上海上市的上海沃尔德股份 (曾用名“柔宇科技”),与深圳柔宇科技无关。柔宇科技自身始终未曾成功上市:2020年其提交科创板IPO申请(股票简称“柔宇科技”,申报代码688X),拟募资144亿元缓解资金压力,却因持续亏损(三年半累亏32亿元)和商业化质疑于2021年主动撤回材料。2024年,该公司更因破产清算彻底退出资本市场舞台。这一代码争议背后,折射出市场对这家昔日独角兽的关注与误读。

技术光环与资本追捧

柔宇科技诞生于顶尖学术背景。创始人刘自鸿以清华斯坦福双博士身份,率团队于2012年创立公司,2014年发布全球最薄0.01毫米柔性屏,颠覆传统显示技术。技术突破使其迅速成为资本宠儿:2012-2020年间完成9轮融资,总额超98亿元(含61.97亿元股权+36.53亿元债权),估值飙升至60亿美元。其研发投入亦堪称激进,2019年研发费用达5.86亿元,为同期营收的2.6倍,技术人员占比达三分之二。

技术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。虽然推出FlexPai折叠手机等产品,但其自建产线的战略导致资金消耗过快。相较京东方等巨头,柔宇缺乏规模化量产能力,屏幕良率和客户拓展滞后。IDC数据显示,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份额前五名未见柔宇,其技术落地陷入“实验室领先,工厂滞后”的窘境。

财务危机与IPO折戟

招股书揭露了柔宇的盈利困境。2017-2020上半年,其营收仅5.17亿元,亏损却高达32亿元;同期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1.67亿元。更关键的是商业化能力薄弱:B端客户拓展缓慢,未与主流手机厂商达成合作;C端产品销量低迷,2020年折叠手机出货量不足10万台(行业预估)。

IPO失败成为崩塌。2020年科创板申请文件中,柔宇坦承“无法保证未来盈利”“存在流动性风险”。上市搁浅后,资金链迅速断裂:2021年底起拖欠工资,至2024年累计欠薪6000万元,最长拖欠达17个月。抵押土地、质押专利等自救措施未能挽回颓势,最终触发破产清算。

破产清算与行业反思

2024年3月,深圳中院受理员工申请的破产审查;6月正式裁定清算。目前柔宇官网及电商渠道全线关停,B/C端业务完全停摆,百亿级产线闲置。其衰败轨迹引发对高科技企业的深层反思:

技术路径争议:柔宇坚持“超低温非硅制程”(ULT-NSSP)路线,虽避开三星LTPS专利壁垒,但量产成本高且良率难突破。业内专家指出,其技术未获产业链认可,陷入“自研自产自销”闭环,错失与头部厂商协同迭代的机会。

战略摇摆的代价。公司长期在B端供应与C端品牌间举棋不定。2018年因屏幕性能未达手机厂商标准,仓促推出自有手机,既分散研发资源,又与潜在客户竞争。雪球用户尖锐批评:“重概念轻落地,商业模式如同无根之木”。

独角兽陨落的启示

柔宇科技的兴衰是一面警示镜:

1. 资本估值≠市场价格:60亿美元估值建立在技术想象空间上,而非实际营收能力。松禾资本等机构过度追捧“明星团队”,忽视产业化可行性评估。

2. 硬科技需“软着陆”:柔性显示是千亿级市场(预估2025年达3000亿美元),但技术突破需与工程能力、成本控制结合。如面板行业分析师所言:“实验室参数冠军不等于商业冠军”。

3. 政策与市场的平衡:民族“一芯一屏”战略虽扶持国产替代,但企业若依赖输血而缺造血能力,终将被淘汰。

未来柔性电子产业需吸取三大教训:技术验证需绑定产业链需求,避免闭门造车;资本投入应匹配商业化节奏,警惕“烧钱换噱头”;建立退出机制,对持续消耗社会资源的项目及时止损。唯有如此,方能孕育真正可持续的硬科技生态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