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峰被强制执行4990万的消息近日登上热搜,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位曾经的顶流明星再次以负面新闻进入公众视野,让人不禁要问:明星一旦失信,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?
李易峰被强制执行4990万事件始末
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,2025年8月19日,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李易峰、上海峰岩文化传媒中心、北京博众星和影视有限公司等主体强制执行约4990万元。其中,上海峰岩文化传媒中心由李易峰本人投资成立,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,主要经营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业务。
企查查信息显示,李易峰名下关联7家企业,其中4家目前仍处于存续情形。需要关注的是,这并非李易峰首次陷入司法纠纷,其名下260万元股权目前仍处于冻结情形,冻结期限至2026年5月。而此次被执行人其中一个的霍尔果斯博众星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,此前也曾被冻结1500万财产。
成为被执行人后将面临哪些限制?
“如果后面对其进行了限高,李易峰就可能坐不了飞机,高铁二等座可以。”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余龙律师这样解读。一旦成为被执行人,法院将对其名下财产进行全面查控,包括银行存款、房产、车辆等,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处置。
更为关键的是,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。由此可见:
– 无法乘坐飞机、列车软卧、轮船二等以上舱位
– 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、酒店高消费
– 不能购买不动产或高档装修房屋
– 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
– 不能旅游、度假等高消费行为
顺带提一嘴,法院还可以采取限制出境等措施。这些限制将直接影响被执行人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。
从顶流到失信:李易峰的商业价格崩塌
回顾李易峰的演艺生涯,他曾是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常客,2015年以6900万元年收入排名第九。然而2022年的嫖娼事件成为转折点,多个品牌迅速终止合作,包括真果粒、京都念慈菴、舒适达、六福珠宝等知名品牌。
令人唏嘘的是,虽然负面缠身,李易峰今年4月在泰国曼谷的演唱会仍然座无虚席,3500元的内场门票甚至被黄牛炒至原价五倍。这不禁让人思索:粉丝经济的狂热是否在变相纵容劣迹艺人?明星的商业价格究竟建立在什么基础上?
李易峰被强制执行4990万事件再次提醒我们,公众人物更应珍视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。一旦失信,不仅面临法律制裁,多年积累的商业价格也可能在一夕崩塌。对于娱乐圈而言,这或许也一个值得深思的警示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