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:季羡林笔下的奇妙之花

然而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:季羡林笔下的奇妙之花

平凡之花的不凡魅力

然而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——这句话道出了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独特情感。这种看似普通的花卉,在季羡林笔下却焕发出令人惊叹的魅力。夹竹桃既非名贵品种,也算不上最秀丽的花朵,却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记。这种反差本身就耐人寻味,不是吗?

季羡林回忆故乡时,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摆放几盆夹竹桃。客人一进门,迎面而来的就是那阵阵幽香,入目的是”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”。这种布置不仅美观,更营造出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气氛。作者家中也有两盆夹竹桃,一红一白,火与雪般的对比却奇妙地和谐共存,给童年的他带来了无限遐想。

四季常开的坚定之美

然而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。院子里其他花卉随季节更迭而开落,迎春花报春,菊花送秋,唯有夹竹桃”悄悄地一声不响”,从春到秋,始终绽放。它没有特别茂盛的时候,也没有特别衰败的时候,这种不卑不亢的韧性,与其他花卉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季羡林特别欣赏夹竹桃这种质量。在春风里,在暴雨中,在秋寒时节,它都”无日不迎风弄姿”,默默陪伴着季节的更替。这种持之以恒的生活力,不正是我们生活中值得进修的质量吗?夹竹桃教会我们:美不一定需要张扬,持久本身就是一种力量。

月光下的幻想全球

然而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。作者最钟爱的是月光下的夹竹桃——花朵模糊成团,香气却浓烈袭人,投在墙上的影子更引发了无限遐想。在季羡林眼中,这些影子可以变成亚洲和非洲的地图,爬过的小虫子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;或是水中的荇藻,夜蛾的影子成了游鱼;甚至能幻化成一幅活生生的墨竹图。

这种激发想象力的特质,使夹竹桃超越了普通观赏植物的范畴,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。月光下的夹竹桃像一个神奇的造梦机器,为童年季羡林打开了幻想全球的大门。有几许人能有幸拥有这样一位”童年玩伴”呢?

跨越国界的友情使者

然而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。多年后,季羡林在缅甸古都蒲甘意外重逢了这位”老朋友”。高大的夹竹桃树开着红、白、黄三色花朵,”苍郁繁茂,浓翠逼人”,与荒寒的古城形成强烈对比。每天晚上,作者与缅甸朋友在夹竹桃树下畅谈,花香将中缅友情”熏得更加芬芳”。

这段异国经历为夹竹桃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——它不仅是童年回忆的载体,更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的友情使者。季羡林通过夹竹桃的意象,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,让这株平凡植物承载了不平凡的意义。

从故乡到异国,从童年到晚年,夹竹桃始终陪伴着季羡林,见证了他的成长与经历。然而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——它教会我们发现平凡中的不凡,在持久中见真章,在想象中得乐趣,在交流中创友情。或许,我们每个人都该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”夹竹桃”,那株能带给我们持久感动与启示的植物朋友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