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需关系是期货定价的基础,不同产业链品种的波动逻辑差异显著。黑色系(如螺纹钢、焦煤) 受房地产周期影响明显,2025年6月初螺纹钢因终端需求疲软、库存高企,叠加传统淡季,主力合约价格承压于3000元/吨下方,空头动向显著。而焦煤则因山西环保限产、进口成本上升,6月初反弹超3%,但后续受制于钢厂减产预期,上行空间有限。化工板块(如甲醇、纯碱) 受产能过剩压制,甲醇2509合约技术面呈空头态势,2240元/吨附近存在较强阻力;纯碱虽短期有反弹迹象,但中长期受光伏玻璃需求放缓拖累,反弹持续性存疑。农产品中豆粕与菜粕分化明显,豆粕受南美大豆到港压制,而菜粕因库存同比降30%且具性价比优势,6月初涨幅达2.3%,凸显品种间对冲机会。
新兴品种的结构性机遇需关注政策与产业升级路线。贵金属(沪银) 2025年上半年涨幅领先,6月初因工业需求(新能源、光伏)爆发与美联储降息预期,单日涨幅达4.49%,持仓资金增加28亿美元。再生金属成为新焦点,6月10日上市的铸造铝合金期货(AD系列合约)首日涨超5%,其以废铝为原料,契合”双碳”政策,首批参与企业包括立中集团等龙头,填补再生商品风险管理工具空白。特色品种如工业硅受益于光伏装机量激增和云南限电,价格突破13500元/吨,成为绿色转型的核心标的。
资金动向与市场心情
量能指标揭示资金偏好。2025年前5月,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同比增长25.9%,其中20号胶、石油沥青成交额分别激增162.5%和123.6%,反映资金对能化及战略性品种的配置升温。中金所金融期货成交额占比达全市场28.79%,股指波动中机构对冲需求显著。波动周期影响策略有效性。白银期货因避险属性与工业属性共振,2025年6月波动率升至年度高位,动向跟踪策略收益显著;而玻璃虽然6月反弹3%,但受房地产”保交楼”政策预期扰动,日内资金流入1.2亿元推动脉冲行情,需警惕政策落空后的反转风险。
风险适配与策略选择
实体企业应聚焦套期保值锁定经营风险。例如铜加工企业通过买入套保对冲原料涨价,2025年4月以期货盈利50万元抵消现货亏损;橡胶企业则以卖出套保应对价格下跌,成功锁定4000万元利润。个人投资者需结合风险偏好选择工具。动向交易者可关注多因子共振品种,如沪银突破8855元/千克后的惯性上行;低风险偏好者宜采用跨期套利,如沥青买2507抛2512的反套策略,或菜粕-豆粕价差收敛机会。
期货品种选择需多维匹配供需、资金与风险逻辑。短期聚焦供需矛盾突出的品种(如菜粕/白银),中期重视政策红利赛道(再生金属、绿色期货),长期关注国际化品种(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登陆大阪交易所的跨境机会)。企业应强化”期现结合”能力,利用期货从”一条腿走路”转向”四条腿平衡”;个人投资者需规避高频波动陷阱,以产业链深度分析替代心情追逐。未来可进一步跟踪碳排放权期货等创新工具,拓展绿色金融对冲维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