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篇:那个永远住在心底的人
“爸,无论兄弟们在天堂过得好吗?”每次翻看旧照片,这句话总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。和许多人的父亲一样,他平凡得像村口那棵老槐树,却用脊梁撑起了整个家的天空。父亲离世三年,那些他抽旱烟时皱起的眉头、教我写字时粗糙的大手,反而在记忆里越发清晰。中元节前的梦里,他又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站在老屋门口对我笑——这大概就是血浓于水的默契吧?
抗争命运的文化人父亲
“读书才能翻身!”这是父亲常挂嘴边的话。在那个拳头比道理管用的年代,作为过继到单门独户家的长子,他硬是靠一支钢笔在乡里站稳脚跟。差一点走上仕途的经历,成了他下工后最爱讲的老故事,只是说到”替人背黑锅”那段总会突然沉默。后来当生产队会计,又由于不肯做假账被排挤,文革时甚至被逼得想轻生。现在想来,他那件总别着钢笔的旧中山装,或许就是最终的倔强?
六个子女与沉重的期望
“老幺要争气啊!”作为家里最小的男孩,我肩上压着父亲全部的希望。隔壁林家五个虎背熊腰的儿子从门前经过时,父亲总会把我和哥哥往屋里推。大姐三姐嫁给了村里的大户,可父亲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的背影告诉我:靠山山会倒。90年代我考上师范,他连夜走了十里地去祖坟烧纸,回来时露水打湿了裤腿——那一刻才懂,他把人生所有未完成的梦想,都化作了我们书包里的铅笔盒。
最终的告别与永恒思念
2021年夏天,父亲像盏熬干油的灯静静熄灭了。守灵那晚,月光透过灵棚照在他安详的脸上,恍惚间又看见他教我打算盘的模样。现在每次回老屋,总习性性看向他常坐的藤椅,仿佛下一秒就会听见:”回来了?灶上煨着红薯…”有人说时刻能冲淡一切,可为什么他走后,连他最讨厌的烟丝味都让我想念?
小编归纳一下: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
父亲的故事或许不够轰轰烈烈,但哪个孩子的成长不是踩着父亲的脚印?那些他受过的委屈、发过的脾气、偷偷抹过的眼泪,如今都成了我最珍贵的灵魂遗产。又是一年中元节,给父亲斟了杯他最爱的高粱酒,突然明白:所谓父子一场,不过是他在人间种下一棵树,而我在树荫里学会了怎样去生长。无论兄弟们说对吗,老爸?